焦點新聞

反應國際漿價居高不下匯率貶值能源等各項成本高漲 反應國際漿價居高不下匯率貶值能源等各項成本高漲 文

2018-09-17

2018/07/26
紙業新聞 第一版

反應國際漿價居高不下匯率貶值能源等各項成本高漲
文化用紙七月再調價 第四季市況可望回溫
業界預期第三季持平接著傳統旺季到來不排除再漲一波

【台北訊】受國際漿價盤穩高檔,台灣匯率走貶、能源成本上揚,加上對岸與國際文紙售價分別攀升,國內文化用紙廠宣布七月份再漲一波以反應成本。至於後市,將視國際漿價與匯率走勢俟機調整。

國際漿價承自前年第四季翻揚並一路飆升以來迄至今年上半年,不僅在歐美市場長短纖漿價均已超過1,000美元;而在亞洲市場也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其中,長纖漿價每噸牌價高達940美元,短纖漿價也已突破800美元,若由前年第四季起漲點算,漿價平均已漲了4、50%,顯而易見,下游的文化用紙一直承受極大的高成本壓力,因此,反應成本也成了紙廠勢在必行的考量。

隨著國際漿價的上漲走勢,國內文化用紙在去年也曾兩度進行過反應成本行動,累計去年全年國內文化用紙售價調幅約30%左右。但除了漿價飆漲外,還包括能源、運輸、環保、人事等居高不下的各項成本,相較之下,文化用紙的反應幅度仍然不足,於是,今年上半年,文化用紙廠則作了兩波(三月、五月)的調價,以減輕成本壓力。

依據造紙公會的產銷統計資料,今年首季國內文化用紙(印刷書寫用紙)總生產量為7.88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0.4%;總銷售量為7.83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0.1%,其中內銷總量為5.45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1.1%,而外銷總量為2.39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7.5%。由上可知,國內文化用紙市場供需實際已處於萎縮局面。

若以個別紙種來觀察,屬塗佈紙的銅版紙今年首季累計生產量為1.48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大減37.1%;銷售量1.45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大減36.1%,其中,內銷量0.53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49.5%,而外銷量0.92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24.7%。由上顯示,銅版紙在國內市場供需大減,尤其內需縮減近半,主要是除了國內供應減少外,內需市場約三分之二由進口銅版紙取代所致,但外銷市場也因韓國、中國大陸等產能過剩而大量外銷,與我產品形成競爭之局,影響我業者的外銷績效。

至於屬非塗佈紙類的道林紙,今年第一季共生產4.64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微增1.2%;共銷售4.63萬公噸,較去年同期略減3.2%,其中內銷共3.72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4.0%,外銷共0.91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微增0.3%,由以上數據可知道林紙的內需稍弱,但整體市況好過銅版紙。

又模造紙今年首季共生產0.69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0.0%;共銷售0.67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4.2%,其中,內銷量0.61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9.5%,外銷量0.06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大增118.8%。很顯然,今年來,內外市場對模造紙需求較為殷切,然似乎供量下降,以致模造紙市場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均呈現供不應求的緊缺現象。

考量到未來發展並不樂觀下,正隆、台紙陸續退出文化用紙市場,而永豐餘旗下紙與紙板部門則併入華紙,華紙成為永豐餘子公司,漿紙一貫作業的規模擴大,至將近百萬公噸的產能,但為因應文紙市場的萎縮,華紙近年也將部份生產線改抄具高附加價值的特殊紙,一般性文化用紙的生產量降至六成,甚至未來還將進一步降為五成左右。一方面則提升特殊紙產量,於是國內文紙市場產生結構性改變,而目前文紙的生產商也僅存華紙和日皓兩家,還有過去以生產新聞紙為主的興中少量供應而已。而事實上日皓有一部份產能也轉作特殊紙,剩餘銷售文紙量也不多,這是導致道林紙尤其模造紙發生略為緊缺現象的原因。

受持平市況影響,第二季的第二波調價似乎顯得支撐有些不力,因此紙廠決定七月再作一次漲價,除了反應漿價的居高不下、能源、運輸、環保、人事等成本不斷墊高外,近日匯率貶值更加重了成本負擔,因此,這次調價勢在必行。據聞,七月調幅約5%,每磅0.7元之譜,目前道林紙每磅已站穩14元,依不同條件最高每噸可達14.5元,而銅版紙每磅約14元(足磅)-13至13.5元(不足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