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新冠肺炎疫情極端氣候等因素已成不確定性風險與挑戰 中國大陸造紙業年後尚未全面復工後續營運恐受創 台灣紙企外銷反而受惠 預估本業發展審慎樂觀

2020-04-24

2020/3/5

紙業新聞 第一版

【本報專訪】今年開春,才過完農曆春節假期,造紙業正要迎接年後即將復甦的市場,詎料,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竟驟然爆發開來,並逐步向全球各國輻射,蔓延的速度超乎想像。

究竟可能失控的疫情是否對紙企未來的供求造成失序?這對國內外造紙業發展形成何種影響?而造紙業界又該如何因應?曾任台灣區造紙公會理事長現為正隆公司總經理蔡東和從多個角度觀察,認為無論有沒有疫情變數,紙企中仍以工業用紙的營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也就是以回收紙為原料生產的廠家永續生存機會高。

蔡東和分析,台灣造紙業近幾年來受限於天然資源不足的情形下,對循環經濟、創造資源取得優勢愈發重視,間接也形成本業的產業結構與資源應用結構的改變。他舉例:台灣造紙業較早時期,紙與紙板產銷比例約為40(紙):60(紙板);漸漸隨著產業環境變遷與E化的提高,兩者佔比變為30:70;但到了去年,兩者佔比已經成為約20:80的比例結構,主要是在少子化加上三C產品進一步普及下已大幅降低文紙用量,相對地,受大陸禁廢令實施的後續效應以及電商網購熱潮影響而帶動紙板用量的明顯增加,使得兩者佔比差幅擴大。可以預期,未來台灣紙板產量的佔比遠高於紙張佔比將成長期趨勢。而由此亦可推斷,以回收紙為原料的包裝用紙尤其是工業用紙,未來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然,以此為主營業務的廠家,就有較高的生存空間。

蔡東和透露,近兩年工業用紙市場受大環境的影響,工紙市價並無反應成本的機會,不過,工紙外銷量大,過去外銷價格利潤微薄,但近年受中國大陸限廢影響,帶動我外銷量、價雙漲,有時外銷利潤反較未調價的內銷價格還高,這也是工紙在外銷市場有更大的發揮作用。

不過,他認為,近兩年國內大廠並未因大陸禁廢令政策使得內外銷遭受明顯衝擊(榮成的影響在大陸據點),但是在台灣卻在環保要求下,大幅提升環保投資,每年環保支出,相較於生產設備投資,從過去的2:8成為現在的5:5,甚至環保支出有時還高過設備投資,對紙企的成本負荷加重不少。

以上便是台灣造紙業近年資源應用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去年台灣整體紙與紙板表現持平,倒是整體的外銷量佔比達35%左右,創近年新高紀錄,主要是歸屬於其他紙板的工紙製漿原料外銷大幅增加的緣故。至於今年紙與紙板市場,原本估計,文紙市場依舊縮減,而工紙市場會有小幅成長,但受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整體市場表現較為保守,如果疫情持續較長時間,沒有明顯緩和跡象,則市場情況較難逆料。

那麼,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外造紙業形成什麼影響?又該如何看待中國大陸面對疫情、中美貿易戰與禁廢令實施的衝擊?

蔡東和分析,受新冠疫情、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全球企業包含國內外造紙業,都面臨經濟、環境和社會等不確定的風險和挑戰。尤其是中國大陸,因先前實施「禁廢令」、中美貿易戰升溫,已經嚴重衝擊中國製造業與內需市場,再加上新冠疫情延燒,導致部份工廠迄今尚未復工、供應鏈斷鏈、消費者消費活動減少等,連帶將影響上半年中國造紙業的供需失衡,已有國際機構對中國大陸今年的GDP成長預估降至6%以下。

據悉,中國大陸紙廠現階段受人員未到位、原料嚴重缺乏及物流受限等情況的影響下,年後復工率大約40-60%左右,而這段期間,受惠宅經濟趁勢而起的需求,帶動電商市場對包裝紙的用量增加,但因消費萎縮,增幅雖高,但對紙業整體產銷佔比並不算大。倒是中國大陸的工紙和廢紙原料價格均雙雙攀升,加上運費提高,在成本墊高下,預期將支撐新行情一段時間。惟若疫情延續較久,對岸紙業成長不免會受到較深廣影響,主要是供應鏈問題將間接造成營運規模縮減。

反觀台灣紙業,近年雖因氣候變遷致使農果漁箱傳統大戶用量減少。所幸缺口順利由台商回流、宅經濟帶動包裝用紙需求所填補;近期疫情也讓民眾更加注重個人衛生、居家清潔,間接帶動家庭用紙(含衛生紙、廚紙)和相關產品的需求成長,以及外賣、電商等包裝用紙增加,預估台灣整體紙業發展仍審慎樂觀。